焦点简讯:“把我看哭了”,这两场演出何以打动人心
来源:  钱江晚报
时间:  2023-04-06 13:12:58

“太好看了,把我看哭了。”,一个年轻的同行在朋友圈里这样给我留言,还发了一个流泪的表情。


(资料图片)

这位身材魁梧的北方小伙,能发出这样的感慨多少让我有些惊讶。

我说,其实,我也有这种感觉。

上个周末,我们都去看了《只此青绿》在杭州的最后一场演出,发出类似的感慨和感动。

这也让我想到同一天看的一场浙江小百花越剧团的《新龙门客栈》。

两场戏,不同的舞台,不同的表现方式,却有着同样的叫好又叫座。那是靠什么?

在如今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,互联网占据了我们的大部分生活,一个文艺作品,能用什么吸引年轻人,能用什么打动年轻人,能用什么让年轻人主动的从虚拟的世界里走出来,又能用什么唤起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文化血脉?

或许可以从这两个作品里找到答案。

1

《新龙门客栈》是一部新戏,事实上,更为有名的是徐克的同名武侠电影,张曼玉饰演的金镶玉风情万种,堪称电影史上的经典,那么,珠玉在前,茅威涛要挑战的就是这样一个大家熟悉而经典的形象。

越剧版的金镶玉,周淮安,曹公公,会是什么样的?能演好吗?本身让人充满好奇和期待。

其实,从题材上说,这本身就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。我们知道,越剧出生于江南,是以文见长,才子佳人花前月下,现在演的是武戏,打打杀杀里的江湖情仇。

演出的现场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,沉浸式和体验式的越剧令人耳目一新。大家就坐在客栈里,舞台边,离演员特别近,近的可以看到演员的化妆和脸的表情,甚至还有演员和观众的互动。

亲近观众,而不是像传统那样高远在上。这是表演形式上的创新,也是一种理念的改变。

离观众的人,再近一些,离观众的心,再近一些。让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真诚。

说是戏曲,其实它更接近戏剧,两者的区别之一,也是在于年轻与年老,是受众的转变,也就是说更符合了年轻人的审美和需求。

我留意到,现场坐满了人,大多是年轻人,很多是外地赶来,看完了再赶回去。

茅威涛胆子是大的。我们其实也看到,这么多年来,从孔乙己,荆轲等等,她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创新,虽然这条路走起来很难,充满了争议和不确定。

种种改革是为了让这个百年剧种,能够找到更多的年轻观众,能够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越剧。茅威涛也坦诚了这个目的。

可以说,这场新龙门客栈,确实是全新的面孔,虽然还不算完美,但还是让人看到了一个方向,或者说曙光。

2

相比,舞蹈诗剧《只此青绿》的名气更大一些,它在杭州也演了很多场,可谓一票难求。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遗憾地说,买不到票。

北宋少年王希孟和一幅千里江山图的故事,全程用舞蹈演绎,演出了宋朝的风雅,演出了天才画家的梦想。

青绿千载,山河无垠。即使没有语言的表达,但我们可以看到每一个动作,每一个设计,是那么用心。我们从曼妙的舞姿,从青绿惊艳的服饰,从舞者的表情里,看到一个故事,看到一个少年天才的梦想,和他的不屈不折的追求。

三次谢幕,演员们弯腰90度的鞠躬,真诚和热烈,现场掌声和欢呼声,经久不息,大家不约而同打开手机的手电挥舞,久久还不愿散去告别,这样的场面可比明星的演唱会。结束后还有很多人还去排队购买签售光碟,排队打卡。

这让我很是惊讶。惊讶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也能如此直抵人心,打动人心,特别是年轻人的心。

我特意扫了一下全场,基本上是衣着时尚的年轻人。我问工作人员,每场都有这么热烈吗?他回答我,是的,每场差不多都这样。

3

看完后,发了朋友圈,一个年轻的同行,一个小伙子给我留言,他说,太好看了,谢幕的时候看哭了。

为什么能让人热泪盈眶。

我们交流了想法,他说,你跟我想法一样,文化自信还是要出文化精品,这种东西还是唤得起内心最深处的文化血脉的。

这是文艺作品的境界,也是使命和追求,不管是用什么形式。

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。这两个作品的成功也证明,传统的东西只要用心做,做得好,做出精品,不怕没有年轻的市场,不怕没有票房流量,不怕打动不了观众。而现在的毛病,却往往是把传统的丢掉了,在一副皮囊里做道场。我们看到演艺圈,书画圈,文学圈,媒体圈都有这样的现象。

如果说这两个作品的成功有秘诀,那么秘诀就是用心,真诚和创新。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标签:

猜你喜欢